




「一根扁擔‧一頂斗笠‧一個花生傳承的故事」 民國20年代,在嘉義新港的小鄉里,吃花生、花生糖是一種高級的美食享受。 在雲嘉南這塊土地上,除了稻米,花生鐵定是最大農作物, 花生、花生糖便成了新港這塊土地上最容易享受到的奢侈品。 金讚成第3代老闆謝銘東的爺爺謝綿當年就是以做花生糖撐起一個家, 那時全家住在新港奉天宮後面的新港市集裡, 老闆的祖父謝綿辛苦地剝著花生,一顆顆¬、一粒粒, 將剝好的花生加鹽用大鍋子拌炒, 炒好的花生仁做成花生糖後,便會用扁擔提去市集販賣。
但在那有一餐沒一餐的辛苦年代,謝綿的花生糖雖做的好吃,但生意卻也做得辛苦。 第二代謝金讚有感於吃花生、花生糖的人少,年輕的他勇於開創其它事業曾在新港市集裡經營過水果攤、五金行、雜貨店,但花生本業卻也有斷斷續續經營著隨著時代潮流的推進,大家除了溫飽外,卻也慢慢追求美食的享受。
謝家的花生也在民國50年代開始發光發熱。 當年謝金讚在現在新港郵局前,新港國小旁成立了金讚行,設立了花生脫殼工廠及炒花生機工廠, 將花生生產由手工撥殼推進了機械脫殼的時代。 焙炒好的花生仁更是當時鄉內做新港飴及烘焙業者的原料來源。 民國60年,謝氏父子基於對花生的認識與瞭解, 開發出當時膾炙人口的鹽酥花生,當時為了讓炒焙的花生更具花生香,沒有使用雲林產量最大、花生粒大顆、價格又便宜的11號花生而使用彰化二林、芳苑產的9號花生,9號花生算是"土種",有殼薄、飽仁的特色經過鹽漬焙炒後,帶有淡淡的鹹味,且較其它品種花生更富有那濃濃的花生香。 9號花生獨特風味卻也是其它花生所無法取代的, 當年創新的風味更受到老饕們的好評及喜愛 金讚行的生意更是日益興隆。 謝家三兄弟也相繼投入了自家花生產業。 第三代謝銘東在現今新港公園旁(新港鄉公所斜對面)於民國75年將金讚行更名為金讚成食品行 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在那做花生的日子裡 鹽酥花生已誕生40餘年, 謝銘東仍然秉持著當年製造花生的傳統工法、維持古早風味 對花生的品質更是有莫名的堅持。 老闆的用心更擄獲老饕們對鹽酥花生長期以來的喜愛, 成為遊客們每每來到新港一定要買的名產及伴手禮 更傳承了新港花生一甲子的風味。
嘉義新港名產-「花果酥」 花菓酥為民國72年由謝家第二代謝金讚父子所開發 當年金讚父子想將做了半世紀的花生研發成逐漸流行的花生糖 於是開發出包含著花生、餅乾及麥芽的花生糖,取名之為『花菓酥』 花菓酥的構思源自於早期¬的街頭小食—麥芽餅(閩南語稱為麥芽告餅) 麥芽餅是以兩塊餅乾或小煎餅夾著小木(或竹)支的麥芽糖而成 麥芽與餅乾鹹鹹甜甜的組合令人垂涎 當時謝金讚總喜歡把麥芽餅上的麥芽再沾上一層厚厚的花生粉 再送新港當地的朋友 那種花生、麥芽跟餅乾的結合總讓人一口接著一口、愛不釋手 後來謝金讚父子突發奇想,將餅乾沾麥芽 外面再黏上一層香氣四溢的花生仁 便成了現今的『 仁平花菓酥』 而在大家的熱烈響應下 後來更成了新港的『新名產』 往後陸續研發出『 花生粉花菓酥』、『芝麻花菓酥』、『椰子花菓酥』、『海苔花菓酥』『杏仁花菓酥』等多種口味的花生糖 至今更成為顧客們到嘉義新港最喜愛購買的名產、伴手禮。